INTERPOL CCF 2019年第9号案例解析:政治性质争议、正当程序与数据准确性审查

INTERPOL CCF案例深度解析:政治性质争议与正当程序完整剖析

申请人未证实政治迫害,通报合法有效

导读: 本文完整保留了INTERPOL CCF在第109次会议审理的一个红色通报案例,涵盖案件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分析及各方观点。阅读本文,您将了解CCF在政治性质争议与正当程序审查中的裁量逻辑,以及其对数据准确性的严格要求。

案件背景

2019年7月1日至5日,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文件控制委员会(CCF)在法国里昂召开第109次会议,审理一名申请人针对其红色通报(Red Notice)提出的申诉。申请人为某国公民,曾在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其信息因该国国家中央局(NCB)的请求,被录入INTERPOL数据库并发布红色通报,涉及多项经济类刑事指控。 

申请人向CCF请求删除其相关数据,理由包括:案件具有主要政治性质、原籍国司法程序不符合法治原则、指控缺乏刑事性质,以及登记信息存在不准确之处。CCF依据《委员会章程》第36条及《数据处理规则》的相关规定,对案件进行闭门审查,以确认数据处理是否符合法律框架。

争议焦点

案件的争议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案件是否触及《国际刑警组织章程》第3条所禁止的政治性活动;其二,原籍国司法程序是否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第9条和第10条以及章程第2条所体现的正当程序与公平审判原则;其三,指控行为是否具有普通刑事犯罪的法律性质,而非单纯的民事、行政或私人事务;其四,红色通报中涉及的个人身份信息和案件摘要是否符合《数据处理规则》第12条关于数据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及及时更新的标准。

各方观点

申请人主张,案件源于国企重组和经济争议,本质上受政治斗争驱动,其与前任政府领导存在任命关系而遭到针对。他强调案件缺乏欺诈或非法获利的证据,更多是对经营决策的事后追责,并指出通报中职务和身份的表述存在错误。同时,他认为长期通缉严重限制了其自由流动和职业发展。 

NCB则否认政治动机,强调案件涉及严重经济犯罪,造成巨额国家财政损失,并提交司法文件显示申请人涉嫌通过腐败和非法支付获取个人利益。NCB还表示正在筹备正式的引渡请求,以便在法律允许的国家实现抓捕。

CCF的分析与结论

在政治性质审查中,CCF综合评估红色通报中的指控事实与NCB提供的司法文件,认定所涉行为包括贪腐、非法资金流动及重大财政损失,表面上符合普通刑事犯罪特征,不属于《章程》第3条排除的政治性活动。申请人虽与前任政府有任命关系,但并非政治职务人员,这种关系不足以单独证明存在政治迫害。多名涉案企业高管已在国内受审,也表明案件追诉有一致性。即便承认存在一定政治背景,政治因素亦未在整体上占据主导地位。 

委员会指出,尽管国际人权法要求保障公平审判权,但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是对司法体系独立性的宏观质疑,缺乏针对本案的具体证据,难以证明存在高度可能的严重剥夺审判权情形。考虑到存在有效逮捕令及《数据处理规则》第50条允许延长红色通报有效期的规定,通报的持续登记并未构成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过度侵害。 

CCF引用第83条强调,只有纯属私人纠纷或与刑事无关的事项才应排除。本案材料显示申请人行为符合请求国刑法中有关贪腐和财务犯罪的构成要件,且与国家财政安全直接相关,明显超出民事或行政范畴。 

同时,CCF审查了申请人所称的身份与职务细节差异,认为虽存在轻微出入,但未影响对其身份的唯一识别或案件事实的核心判断。红色通报摘要性质上是精简说明,无法覆盖全部背景,但其核心指控与事实模式相符,没有足以影响执法效果的重大错误。 

综合权衡后,CCF认定政治因素不具优势地位,案件符合刑事追诉条件,通报数据在准确性、相关性和适当性方面符合规定。据此,委员会裁定该红色通报及相关数据符合INTERPOL的数据处理规则,维持其在数据库中的记录与效力。




Iryns Berenstein
红色通缉移除案例
洗冤刑辩团队国际组是中国第一个致力于国际刑事业务(International Criminal Defense)的辩护团队,对红色通缉令的移除有深入研究
洗冤刑辩团队认真研究了近年来所有的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档案管制委员会发布的案例,日期截止2025年8月1日,总计73个案例。这些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是律师进行红色通缉令(Red Notice)移除辩护(Remove defense)的重要资料。
Interpollawfirm
whatsup Viber Telegram E-mail
Book a call
Your message is send!